吴柏林,男,1967年出生,汉族, 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简 历:1988年毕业于长春地质学院地质系地质矿产勘查专业,获学士学位;1991年硕士研究生毕业于华东地质学院铀矿地质学专业;2005年获西北大学地球化学专业博士学位。1991-2003年在核工业西北地质局203研究所从事砂岩型铀矿地质研究及相应的盆地分析工作,1999年晋升为高级工程师。2003年-至今为西北大学地质学系教师,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主要从事铀矿地质学、地球化学、能源地质学及与能源矿产相关的盆地分析等地质研究工作;现承担《地球化学》(本科)、《盆地分析》及《能源地质学进展》(研究生)的课程教学;目前主要的研究方向为砂岩铀矿地质学、铀矿年代学、能源地质学、盆地分析、多种能源矿产赋存与盆地成藏(矿)系统等。
先后主持或参加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攻关“305”项目、中国核工业总公司青年科技基金项目、中国地质调查局、长庆油田、核工业总公司等科研项目共达40多项(代表性项目见附一); 2005年作为骨干教师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能源盆地油气地质”创新团队(IRT0559)。共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中国核工业总公司(省部级)科技进步奖、陕西省科学技术进步奖等奖项五项(见附二)。截止2012年底,在国内外公开发表学术论文60多篇(代表性论文见附三)。
当前最主要的研究方向为“多种能源同盆共存富集成藏(矿)”,而这也是西北大学以刘池阳教授为学术带头人的学术团队的主要研究方向。该团队于2002年首先提出了“多种能源矿产共存成藏(矿)机理与富集分布规律”创新命题,并以此为主题主持了第一个此领域的国家级(973)项目。迄今取得了一系列理论创新和应用成果。作为此方向研究的主要管理者及主要成员,吴柏林为此做出重要贡献。其中主要的学术成就和认识成果为,重点揭示了有机能源矿产(油气)对无机铀成矿作用的影响,建立了天然气运移-耗散和蚀变作用的成岩-成矿效应及其标志,而这为鄂尔多斯盆地北部预测和扩大寻找大型砂岩铀矿奠定了理论基础。具体表现为,通过大量地质调查、测试和综合研究发现并证明,在盆地东北部除前人发现的零星油苗外,地表及地下颇为壮观的延安组顶部砂岩漂白现象、直罗组绿色化、碳酸盐化和铀矿化等现象,为天然气后生还原蚀变的产物;参与作用的天然气不是来自本地,而是源于该区之南成熟度较高的上古生界煤型气。还原蚀变后生产物一般已不具烃类的表观特征,但其油气耗散量通常十分巨大,为砂岩铀矿形成中铀的超常富集和矿后保矿提供了关键性的有效还原剂条件。这种理论认识为在盆地东北部广阔地区已有铀矿床的扩大增储和发现新的大型铀矿床指明了方向。杭锦旗大型砂岩铀矿床的发现是其中最为典型的应用实例之一。
办公室电话:029-88302352
传真:029-88302384
电子邮件:[email protected]
附一、 负责的部分代表性科研项目: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油气耗散成岩成矿效应的稳定同位素示踪研究-以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为例”(2012-2015年),项目负责;
2、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项目课题“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油气逸散蚀变特点及其判识标志(2004-2009年)”,2003CB214608,项目负责;
3、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项目课题“鄂尔多斯盆地北部砂岩型铀矿形成与有机质作用(2015-2019年)”,(2015CB453003),项目负责;
4、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我国北方主要沉积盆地多种能源矿产同盆共存的赋存机理和分布规律”,2012-2013,项目负责;
5、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柴达木盆地多种能源共存特征与富集规律探讨”,2013-2014,项目负责;
6、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鄂尔多斯盆地多种能源综合调查评价”,2014-2016,项目负责;
7、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鄂尔多斯盆地铀矿调查关键方法研究”课题,2015-2017,项目负责;
8、国家“十五”期间“305”科技攻关项目”新疆优势矿产资源勘查评价研究”总项目下设的专题”吐哈盆地地浸砂岩型铀矿评价新区开发”(2001BA609A-07-13)中的子专题,“吐哈盆地南缘白咀山至迪哈尔地段铀矿控矿因素及资源潜力评价”,2002-2003, 项目负责;
9、核工业总公司地质局科研项目“鄂尔多斯盆地北部可地浸砂岩型铀矿成矿条件及矿化特征” (HDKY20020501)子课题. “东胜地区砂岩型铀矿物质成分及蚀变研究”,2002-2003”,项目负责;
10、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科技部专项基金课题,“东胜矿床含矿层中“似硅化木” 的地质特征及其成因意义”,2009-2011,项目负责;
11、中国核工业总公司青年科技基金,“内蒙古苏红图盆地特殊类型层间氧化带型铀矿成矿远景及地浸地质条件研究”,1994-1995,项目负责;
12、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委托项目,铀矿物LA-ICP-MS U-Pb精确定年研究,2013-2014.项目负责;
13、青海省国土资源厅委托课题,“青海省大场地区金矿控矿因素与找矿方向研究”(2010-2012),项目负责;
14、青海省国土资源厅委托课题,“青海省驼路沟—督冷沟地区钴成矿规律及找矿潜力研究”, 2009-2010,项目负责;
15、青海省地矿局横向项目,“西藏那曲安多县巴斯湖多金属矿普查1:1万地质草测”,2011, 项目负责;
16、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委托项目,鄂尔多斯盆地中新生代沉积体系及构造演化研究2005-2006. 技术负责;
17、鄂尔多斯盆地油气-煤-铀共存富集与时空分布规律(2008ZDKG-48). 陕西省“13115”科技创新工程重大科技专项,2009-2011, 技术负责;
18、核工业西北地质局.伊犁盆地乌库尔齐—扎吉斯坦铀矿床成矿环境及物质成份研究,1995-1996, 技术负责;
19、核工业西北地质局,商丹地区伟晶岩密集区基本地质特征、产出控制条件与铀矿化关系,1993~1994,技术负责;
20、核工业地质局科研项目,相山富矿铀成矿特征及机理研究,1990~1991,技术负责。
附二、曾获主要奖励:
2、吴柏林、刘池阳、马艳萍、邱欣卫、王建强、胡亮、刘超.获奖名称是:“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天然气逸散及其蚀变、成矿效应”,,证书号2010-K02, 陕西省教育厅;陕西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壹等奖,2010;
3、刘池阳 、任战利、王震亮 、吴柏林、赵红格、陈刚、罗静兰、赵建社、 谭成仟、 李文厚、岳乐平.获奖名称是:“鄂尔多斯盆地演化-改造动力学与多种能源矿产共存成藏(矿)”, 陕西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省部级),2010,证书号2010-1-016-R4,陕西省人民政府;
4、吴伯林、陈宏宾、缪卫东.获奖名称:“内蒙古苏红图盆地特殊类型层间氧化带型铀矿成矿远景与地浸地质条件研究”,中国核工业总公司部级科技进步奖叁等奖,1997年,证书号97-3-029-1;
5、柴保民、吴伯林、高立宝。获奖名称是:“商丹地区伟晶岩密集区基本地质特征、产出控制条件及与铀矿化关系”, 核工业西北地质勘探局科学技术进步奖叁等奖,1997,证书号96-3-13;
附三、部分以第一作者发表的代表性论文(著):
1、An-Jun Wei, Bai-Lin Wu(通讯作者), Ben-Hao Zhang, Zi-Sheng Song, Hai-Tong Wang,Dan Wang, Xiao-Ni Cun and Li Sun. Geological and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Chang 7 Uranium- enriched Hydrocarbon Source Rocks in Ordos Basin and the Possible Reasons for Its Formation.Applied Mechanics And Materials.Vol.551,16-22,2014.2014 (EI,ISTP);
2、Wu Bolin,Hu Liang, Liu Chiyang, Bian Fei, Wang Haitong, Wei Anjun,Zhang Kunhong, Dai Meifang. The Genesis and haracteristics of Calcified-wood alike Carbonation in Zhiluo Group of Ore-bearing Strata in Dongsheng Uranium Deposit. 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 Vols. 512-515 (2012): pp 1795-1802(EI,ISTP);
3、Wu Bolin, Qiu Xinwei, Zhang Can, Hu Liang, Liu Chao and Liu Chiyang.Geological effect of hydrocarbon dissipation and epigenetic alteration in northeast ofOrdosbasin. Journal of Mining and Metallurgy,45 A(1) (2009): 33 – 48;
4、Wu Bolin, Zheng Gui,Zhang Aijia,Wang Weiyang,Qiu Xinwei, Wang Jianqiang, Hu Liang and Zhang Benhao. The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and geological significance of reduction alteration of sandstone-type uranium deposits in Northwest Region of China. Energy Exploration & Exploitation, Volume 27 Number 4 2009 pp. 261-275(SCI);
5、Wu Bolin, Xu Guowu, Liu Chiyang, Qiu Xinwei, Wang Jianqiang,Hu Liang and Zhang Benhao.Alteration Effects of Hydrocarbon Dissipation in the Dongsheng Uranium Deposit,OrdosBasin– Explanation for Green Alteration and Bleaching Phenomenon. Energy Exploration & Exploitation. Volume 27, 2009,Number 3.181-199(SCI)
6、Wu BoLin,Liu ChiYang Wang JianQiang. Basical Characteristics of Fluid Geologic process of Interlayer Oxidation Zone Sandstone-type Uranium Deposit. Science in China Series D: Earth Sciences,2007,50(Supp.Ⅱ):185-194. (SCI)
7、Bolin Wu Liang Hu Chao Liu and Xinwei Qiu. Petrology Characteristics of green alteration sandstone in Dongsheng deposit and its genesis research.World Journal of Engineering,2008,5(4):1001.
8、Bolin Wu Liang Hu and Xinwei Qiu. Characteristics of Nature Gas Leakage and the alteration effects in the northeast ofOrdosBasin. Journal of Engineering,2008,5(4):1002.
9、吴柏林,魏安军,刘池洋,宋子升,胡亮,王丹,寸小妮,孙莉,罗晶晶。鄂尔多斯盆地 北部延安组白色砂岩形成的稳定同位素示踪及其地质意义,地学前缘,2015,22(3):179-188(EI);
10、吴柏林,魏安军,胡亮,宋子升,张本浩,王海桐,王丹,寸小妮,孙莉,罗晶晶。油气耗散作用及其成岩成矿效应: 进展、认识与展望。地质论评,2014,60(6):1-13;
11、王丹(为本人研究生),吴柏林,寸小妮,孙莉,徐梓皋,詹杰,袁康。柴达木盆地多种能源矿产同盆共存及其地质意义。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2015,37(3):55-67;
12、寸小妮(为本人研究生),吴柏林,张洪深,孙莉,罗晶晶,李艳青,庞康,张茜.鄂尔多斯盆地大营铀矿铀的赋存状态研究.西北地质,2016,49(2):189-200.
13、边 飞(为本人研究生), 吴柏林, 高永旺, 张昆宏, 李连松, 王福德, 马 晔, 吴伟,王海桐,魏安军。青海省大场地区扎日加花岗岩地球化学、锆石LA-ICP-MS U-Pb定年及地质意义.《矿床地 质》,2013,32(3):625-640 ;
14、张本浩(为本人研究生),吴柏林,刘池阳,邱欣卫,魏安君,魏丽,李智超。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7富铀烃源岩铀的赋存状态,《西北地质》,2011,44(2):124-132;
15、吴柏林,刘池阳,王建强。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流体地质作用的基本特点。中国科学(D辑),2007,37(增刊Ⅰ):157-165
16、吴柏林,邱欣卫.论东胜矿床油气逸散蚀变的地质地球化学特点及其意义,中国地质,2007,34(3):455—462
17、吴柏林,刘池阳,张复新,方锡衍,刘雄. 东胜砂岩型铀矿后生蚀变地球化学性质及其成矿意义.地质学报,2006,80(5):740-747
18、吴柏林,王建强,刘池阳,王飞宇. 东胜砂岩型铀矿形成中天然气地质作用的地球化学特征.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6,27(2):225-232
19、 吴柏林,世界砂岩型铀矿基本特征及其成矿作用的演化。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36(6)::940-947
20、 吴柏林,周鲁民.相山矿田居隆庵铀矿床成矿物理化学条件分析.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36(1):119-124
21、 吴伯林,权志高, 魏观辉,彭新建, 王金平,李占游,徐高中,刘池阳, 张复新.吐哈盆地西南缘砂岩型铀矿地质地球化学基本特征.矿床地质,2005,24(1):32-43
22、 吴伯林,刘池洋. 中亚及邻区砂岩型铀矿基本特征与成矿作用演化.见刘池阳主编:<< 盆地多种能源矿产共存富集成藏(矿)研究进展>>,科学出版社,2005:215-228
23、、吴伯林,徐高中,李卫红,龚斌利,张复新.吐哈盆地地浸砂岩型铀矿成矿条件与盆地动力学演化.中国地质, 2004,31(1):101-107
24、吴伯林 ,徐高中 .吐哈盆地西南缘水西沟群古气候演变特征及其层序地层学意义. 华东地质学院学报, 2004 ,27(2):135~140
25、吴伯林,权志高,张发,徐高中,黄志章. 吐哈盆地南缘白咀山至迪哈尔地区中侏罗统西山窑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与成矿有利层位, 铀矿地质, 2004,20(1):16~22
26、 吴伯林,黄志章,李秀珍,张发.吐哈盆地西南缘古流体地质作用与砂岩型铀矿成矿作用初探.铀矿地质. 2003,19(6):326~332
27、吴伯林、贺建国、龚斌利.吐哈盆地西南缘新构造控矿规律及十红滩矿床外围成矿有利区预测.铀矿地质,2003,19(5):271~276
28、吴伯林,贺建国,龚斌利,徐高中.吐哈盆地西南缘新构造运动特征及其砂岩型铀矿控矿规律.西北铀矿地质,2003,29(2):13-17
29、吴伯林.伊犁盆地511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形成机制分析.西北铀矿地质,2000, 26(1):7-14.
30、吴伯林.内蒙古苏红图盆地苏红图组氧化带型铀矿化特征、成因机理及地浸地质条件分析.西北铀矿地质.1997,23(2):26-31.
31、吴伯林.试论岩汁流体在成岩成矿中的重要作用—以商丹地区伟晶岩型铀矿为例.西北铀矿地质,1994,20(1):18-24.
32、吴伯林.6124矿床“碎斑熔岩”成因质疑.西北铀矿地质,1992,18(2):2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