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系石油学科新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专项项目
2023-01-06 11:25:00李哲萱

近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发布了“羌塘盆地演化及其能源效应”专项项目评审结果,我系任战利教授牵头申报的“羌塘盆地构造热体制与烃源岩热演化时空差异”课题、刘池阳教授及团队成员参与西南石油大学联合申报的 “羌塘盆地侏罗纪成盐环境与盐构造演化及其油气赋存效应”课题,均获得资助。

随着我国能源需求持续高位增长,油气对外依存度不断突破安全红线,党和国家领导人对此高度重视。羌塘盆地位于青藏高原腹地,平均海拔5000米以上。其地处全球油气最为富集的特提斯构造域东段,已有的研究显示羌塘盆地油气资源潜力巨大,但油气勘探程度薄弱,是我国陆域新区最后一个尚未进行大规模油气勘探的大型海相含油气盆地。20208月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针对羌塘盆地油气多次做出重要批示,明确提出加快羌塘盆地油气综合评价研究。

羌塘盆地构造位置图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于202210月启动了“羌塘盆地演化及其能源效应”专项项目,针对制约羌塘盆地油气突破的重大基础性科学问题进行研究,拟资助6个研究课题。在获得此消息的第一时间,地质学系领导高度重视,委托石油学科带头人刘池阳和任战利教授积极组织相关人员开展申报,在他们的带领和有效组织下,科学目标明确,资源整合合理,分组分工联合攻关,明确了由任战利教授牵头带领相关成员申报第3课题“羌塘盆地构造沉降与隆升、热体制与烃源岩热演化研究”,刘池阳教授带领相关成员与西南石油大学联合申报第2课题 “羌塘盆地中生代岩盐构造与油气保存条件”的申报方案。经过网评、会评答辩等激烈竞争环节,最终两个课题均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资助。

西北大学团队是我国最早开展羌塘盆地构造(热)演化史研究的团队,曾在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勘探局重大项目《羌塘盆地构造-热演化史研究与盆地初步评价》(1995年)、国家973项目课题 《羌塘盆地演化与油气远景》(1998年)项目的资助下,对西藏羌塘盆地等进行了大量野外考察,率先在羌塘盆地开展了大量裂变径迹、盆地构造热演化史、后期构造改造等研究工作,为本次项目的申请奠定了坚实基础。

据悉,此次专项全国油气、地矿相关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均高度关注,竞争异常激烈。我系此次专项课题申报的成功,是地质学系教师齐心协力、团结拼搏、积极争取的结果,也为后续相关类似项目的申报积累了成功经验和案例。

西北大学研究团队1996年在羌塘盆地进行野外地质考察

(中间为任战利教授,左三为刘池阳教授,左二为陈刚教授)

其中,任战利教授牵头申报的“羌塘盆地构造热体制与烃源岩热演化时空差异”课题,主要聚集羌塘盆地中生代以来热体制及烃源岩热演化史时空差异是制约油气突破的核心瓶颈及关键科学问题,基于羌塘盆地小块体-多期次-强变形演化的特殊性,综合考虑多地质因素控制下不同构造单元热演化史的差异性,拟将野外露头与钻井资料、多种古地温恢复方法、浅部热演化与深部热岩石圈动力学演化等相结合,应用多种古温标及盆地模拟方法,系统恢复羌塘盆地不同构造单元热演化史和生烃史,建立盆地多阶段沉降、隆升的地球动力学模型、以及复杂热体制和热演化史时空差异模式,深入开展不同构造单元烃源岩热演化史和生烃史的差异对比研究。此项目为任战利教授及团队近年来主持的第二个国家科学基金重点类项目。

刘池阳教师带领参与西南石油大学联合申报的 “羌塘盆地侏罗纪成盐环境与盐构造演化及其油气赋存效应”课题,主要聚集羌塘盆地规模性膏盐岩形成的环境、盐相关构造的形成及其油气赋存效应重大基础科学问题。拟充分利用羌塘盆地获得的钻井、地震及露头剖面等资料,围绕侏罗系雀莫错组和夏里组膏盐岩形成期的古构造、古气候、古环境、岩相古地理及盐构造的特征、类型与形成演化,开展内外动力环境-构造演化与成盐响应、盐相关构造特征与油气赋存效应研究。此项目为刘池阳教授及团队继今年获批主持其第三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类项目后,作为主要参与者获批的另一个重点类项目。

上述项目的开展有望在盆地热动力学演化、强改造盆地盐构造研究领域获得创新认识,同时对支撑和推动羌塘盆地油气勘探突破,满足国家重大需求有重要的现实意义。